:::

種下好醫師種子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種下好醫師種子

要當好醫師前,先學會做病人的朋友

要學醫治病前,先體會病人的感受!

撰稿|編輯室

  台灣醫療發達,名醫不在話下,然而其醫術高超的,卻並非伴隨著良好的醫德。過去醫生的崇高地位,隨著病人自主權的興起,以及病人對自我意識的逐漸高漲,出現許多醫療上的糾紛、急診室醫護人員或家屬暴力行為,甚至於醫生的勞動權益,並沒有受到法律的保障,超時、高壓、被告的多重壓力下,許多醫學系學生對未來感到迷惘及不安。

  今年1月17日至1月23日於雲林虎尾的若瑟醫院舉辦第35屆好醫師先修營,參與的學員來自台大、輔大及慈濟醫學院,同時也來自不同年級、不同的家庭背景。提及他們為何參與這次營隊,學員們有人是為了體驗偏鄉地區的醫療、來服務學習,也有為了在營隊中尋找初衷,想要更深入了解真正的在地醫師們都為病人做什麼。

  念醫學系的初衷是什麼?有位學員表示,其實要考上醫學系並非難事,甚至容易因親戚朋友的壓力,認為分數到了就應該填醫學系,抑或不知道該選什麼科系時,醫學系也會成為填選的項目之一。學員更進一步分享道:「其實會很迷惘,有很多學生唸到大三、大四時還是不知道自己為何選醫學系,但是都已經走到大四了,想再轉換跑道也是困難,因此大多數人都硬著走下去,成為了醫生。」

  此次為期七天六夜的營隊,由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陳正昱醫師,以及曾擔任台東聖母醫院副院長的馬玫玫老師,共同擔任隨隊輔導老師,帶領8位學員在若瑟醫院體驗,包含在護理之家與長輩相處、在精神日照陪伴精障者、在門診跟診學習醫生診治時的處理方式、與護理師至案家訪視、社區健康篩檢等,並和醫療典範人物訪談、認識在地文化產業等多樣化課程,讓學員實際聽見病人的心聲、學習同理病人求醫時的心情,更透過每天的回顧與討論,使學員們反思醫療的目的、好醫師的定義及醫病關係的重要性等等。一位學員分享「為病人量身打造的居家訪視,令人感到貼心!

  「放下似乎是一個很需要的課題,但卻很少有人教我們如何放下?」體驗課程中,不少學員都會問醫護人員關於心態的調適,在高壓的環境下、病人的期待下,甚至是自我要求的標準中,有很多難以釋懷的案例,該怎麼取捨?帶隊的陳醫師表示「不要讓自己活在悔恨中,因為每個決定都是出於善意,而且是當下最好的決定。」對於如何調適個人心靈的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然而透過營隊每天早上的晨禱,學員似乎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晨禱是一種靈性上的儀式,透過祈禱、默想及唱聖歌,儘管都是非教徒,學員們也從中收穫滿滿,一位學員表示:「每次晨禱都能帶給我很多感動和啟示,我覺得很有意義。」

  短短7天的學習,讓學員們省思醫生的角色、醫術與醫德的重要,透過提問與討論,雖然有很多的問題尚待長大後的他們去找答案,以及處在現今的醫療制度下,他們該如何堅持初衷,都是值得思考的議題,然而在營隊中他們已然種下好醫師的善良種子,只須細心澆灌,可期未來的成長茁壯。

3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