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靜觀覺察態度,照顧失智長者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以靜觀覺察態度 照顧失智長者


撰稿|劉益宏 醫師
 

       我不是失智症專家,只是一名家庭醫學科醫師,有一回到康泰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分享我對失智症的粗淺認識,剛好最近比較多學習「正念靜觀」的經驗,因此也略微分享:如何以正念靜觀的生活態度照顧失智長者。後來看到不少國外文章提到這樣做,確實對照顧者及被照顧者很有幫助,正好康泰來電邀稿,因此便興起了將這些想法寫下來分享的念頭。

      「正念靜觀的生活態度,強調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當下的每一時刻,活在當下,培養專注力與覺察力,特別是對我們內心思想、感受與情緒的觀照與覺察,以不批判、不評斷,只是如實瞭知外在情境對我們內在思想、感受與情緒的影響和波動,並且完全的開放、接納這樣的經驗,持續以這樣的態度,培養對自己及他人完全的包容與關愛。

       瞭解並接納長輩的現況,不去強求要改變,只是去探索他們的身心狀況,可以幫助我們去接納他們的獨特性。在照顧長者時,我們也可以時時練習覺知心中所升起的每一個當下的感受、想法、情緒與判斷,不論是好是壞,都以開放的方式接納。如此,在我們遇到無法掌控的情境時,便比較不會以潛意識的、慣性的、自動的方式去回應,我們也因而較能採取不同的回應態度,避免照顧的問題的惡化。

       照顧長者時,如果我們一再被挑戰去直接回應他們的特別要求,覺知他們要求的背後可能原因,可幫助我們找到回應他們需求的最佳方案。有一個方法很被推薦做為提高覺察能力,去瞭解失智症長者的真正需求,這個方法便是「角色扮演」。當我們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去體驗並覺察長者不合理需求的背後原因時,往往可以更真實的碰觸到長者的內心世界。

       以下是我在資料上看到的一個例子:金伯伯是一名罹患失智症的長輩,他白天會被送到日間照顧中心,晚上則由金伯母照顧。有一回,金伯伯回到家後晚上不睡覺,反覆的要求金伯母送他回去日間照顧中心,金伯母只好耐心相勸,用盡各種方法安撫他,直到兩個人都精疲力盡。一再面對這樣的情況,讓金伯母感到極大的無助,有一次在家屬支持團體的分享中,她練習了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探究金伯伯內心的世界。在角色扮演中,另外一位家屬扮演金伯母的角色,金伯母則自己扮演金伯伯的角色,當金伯母嘗試以金伯伯的角色,去探究他為何一再要求回去日間照顧中心時,他對金伯伯的想法、感受與情緒有了更深的覺知。金伯母開始體會到日間照顧中心所提供的照顧,有些是家裡所缺乏的;也逐漸瞭解,原來金伯伯非常喜歡聽老歌,而且金伯伯對於自己能在日間照顧中心做些服務,是那麼自豪。因此,金伯母開始讓金伯伯在家也能聽到老歌,也將部份簡單家務分擔給他做。從此之後,金伯伯晚上回家後,便不再出現反覆要求回到日間照顧中心了。

       在家屬支持團體中,可以一再練習角色扮演,久而久之,在自己心中扮演對方的角色,也會開啟我們的覺知,進而也瞭解更多長輩的潛能與內在真實感受。照顧失智症長者的經驗,一再給我們機會去體會,人與人、人與萬事萬物是密切相關的。我們受外在情境影響,我們的意念、感受、思想與行為也影響著外在的一切人事物。這樣的影響,往往超越語言與行為,進展到思想感受的層次。

       因此,維持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身心的平靜安祥,不止對自己有幫助,對我們所照顧的人,更有助益。不論我們所照顧的長者,實際的狀況如何,我們可以學習不去分析、評估、判斷他們,只是如實的瞭知與接受他們的狀況,我們需要去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完整的,這個完整性,不會因為長輩已經進展到失智症的病程之中,而有所改變。這部份的完整性,遠遠超越了失智症對長輩身心的影響,我們多多的探討、瞭解、擁抱失智症長者背後無窮的完整性,同時也擁抱我們每個人身上與生俱來、而且永遠存在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