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醫師先修營 in 新竹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好醫師先修營 in 新竹

 

失智症社區關懷據點
  首先感謝這次協助安排失智症社區關懷活動的所有人員,我們也很幸運地遇到了非常好的天氣,那場地很美很舒服。這次互動的老人家功能性都普遍算佳,互動交談上容易許多,經過幾天下來的觀察、練習與學習,覺得自己有比第一次與老人家互動時進步,開始懂得用一些肢體、笑容去溝通。不過我覺得很難的一點是如何拿捏那種有點類似對小孩講話的語氣,畢竟他們還是成年人,這方面還有待磨練。另一個遇到的困難是因為爺爺重聽加上他的口音我聽的不是很懂,有時我說一句他不會回話令我不曉得他是不喜歡這個話題或是我講得太小聲,或有時他說了什麼但我卻沒聽懂會感到一點小挫折,不過想起前些日子說到跳脫語言文字的溝通還有許多方式與他們互動,就覺得用些肢體、微笑,或是單純靜靜的散步亦無妨。-36屆許嘉晏

  我們在早上去外面參加失智症關懷活動,我跟雯惠負責照顧的阿公是走路很慢,一開始也不太會跟我們,以為是語言溝通有困難。我最不會的就是語言不通的人跟建立關係,也應該說不太理我的人不知道怎麼建立關係。還好的是因為阿公的家屬也有來,所以是可以跟家裡照顧者聊天。我們自我介紹時候,因為我有口音,很多時候被問「你是哪裡人」,然後我在台灣最挫折的「日本人」這個身份這時候就很有用。因為在台灣日本人學生較少,所以容易當印象深刻的那一個人。阿公也知道我是日本人開始有好奇,而跟我們互動,然後發現阿公蠻通中文的,只是在陌生人面前不太講話而已。後來我們分享我們的事情,阿公也看起來開心的樣子。在這裡學到建立關係時其實不用一直都是聆聽的角色,我們也可以分享我們的事來建立關係。另外一個是,日本人這個有口音的身份也不錯,其實在這個營隊中好多時候因為日本人,可以引起好奇來建立關係。我一直在這個身份上挫折是因為我沒有辦法跟台灣的朋友一樣的表現,就表達或聽別人時,或是一些文化上面。但換一個角色來看時就是優點,所以也許我自己的其他缺點也換一個角度時可以變為是個優點。-38屆小島和華子。

  早上在桃園新屋綠色隧道騎四人座腳踏車時,我和一對親家同組,其中我陪伴的阿嬤從一開始就和其他老人不同,不但抱怨她又熱又累,還碎念說她以前車禍、腰受傷、體力不好等等。我滿擔心阿嬤的狀況,所以注意力一直集中在阿嬤身上,傾聽、攙扶、思考各種解決辦法。就像我在成果發表會分享的一樣,很開心一開始不肯依靠我的阿嬤,最後主動牽我的手,還綻放笑容、開口跟我說「謝謝」。突破一個初次見面的心防、建立互相信賴的關係,並非我的天賦,可是這些過程讓我找到一種信心,只要真誠相待,就算言語表達能力不佳的老人家,也會用其他方式傳達溫暖和快樂。儘管大腿在騎車時拉傷了(可能因為上坡用力過猛或姿勢不對吧哈哈),但這天和著汗水、海風、獨角仙、漂流木和海檬花的記憶,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塊拼圖。不知道未來的模樣,然而服務的快樂、克服挫折的感動,會是我一直珍藏的寶藏。-38屆賴宜君。

 

護理之家
  今天幸運地分配到一位86歲且非常健康、健談的張神父,我們的交流模式很簡單,通常是我提出一個問題,張神父便會不斷地與我們分享很多他人生中的所見所聞和價值觀,他能夠說出流利的英文並且持續地學習讓我五體投地,敬佩至極,他也有分享到一些聖經和四書的故事與道理,像是聖經的慈悲和四書中所說既往不咎概念契合,並提到以此拯救中國自文化大革命的深淵,轉鬥爭為競爭,起飛中國的經濟。
  而討論會之後,我體驗到要真正陪伴一個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觀察,先看出他是什麼個性,擁有什麼過去,再去決定如何給予最好的陪伴,有時我們是主導者、有時是聆聽者、有時更可能是完全不受歡迎的,而強硬地陪伴絕對不是個正確選擇,應該退回起點,一切以觀察為基點。-38屆莊凱文。

  下午來到護理之家,我選了一位爺爺作為下午陪伴的對象。這位爺爺雖然失智,但每次唱起他最愛的《王昭君》卻總是鏗鏘有力,歌詞更是背得滾瓜爛熟,而且一直很想傳授給我這個從來沒有聽過這首歌的小夥子,拗不過他的要求,自己最後索性查了一下歌詞,然後跟他有一搭沒一搭地唱著。
  整個下午下來,必須坦白承認,陪伴這樣子的失智患者需要花費蠻大的心力,當要和他做互動時,常常只能繞著同一個問題,反覆地詢問,才能得到回應,當詢問其他比較不一樣的議題時,患者往往無法給予回覆,這樣沒有新互動的產生,往往最後就是兩個人彼此相看,沒有話可以說的窘境。不過當我看到護理師或是醫師過去與他交談時,爺爺的反應似乎活躍了許多,覺得看著彼此之間的互動,好像沒有場面乾掉或是不知所言的情況發生,讓我覺得十分好奇,究竟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
  劉醫師說:「有時候重點不是語言,頻率對了才是關鍵。」那個頻率是什麼?我這樣問我自己,但是還沒有個答案。-34屆詹偉捷。

  下午則是到仁慈醫院的護理之家與個案面對面,建立關係。雖然我接觸的個案比較困難,但是從護理長和主要照顧者間仍然取得許多跟個案相關的資料。其實一開始還蠻受挫的,因為無法跟個案建立關係,也沒辦法說到話。因為我所接觸到的個案是比較封閉的,侷限在自己與孫女、老婆間的緊密關係。而有觀察到的一點是,個案其實不太需要擔心,因為孫女與阿嬤真的照顧的很好,主要發現到需要特別注意的孫女。孫女的重心皆繞著阿公阿嬤旋轉,若有一天,她的重要他人離開了,她可能會非常難跨出那一步進而走出傷痛,而且她的心理基礎其實很不穩固,深怕她會瓦解。就讀心理系的我,其實很想幫助她找到自己的另一個窗口、抒發自己的管道,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裡下手。看到孫女有先天性的生理障礙時,不禁讓我想起我做心理衡鑑的第一位個案,其實她們之間的特質很像,都樂於從事另一方面自己有興趣的活動(ex.志工團體),從中獲得成就感,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進而減少生理障礙所造成的不自信。
  後來我們跟護理長也聊了許多,收穫也很多,不論是從教育、職業、求學過程…等,都聽到許多寶貴的經驗。最印象深刻的是「不管你從事任何工作,都要記得自己最初的熱忱」,因為熱忱是支撐自己的一個動力。還有一個是「地球是圓的,所有事情到最後都會是圓滿的」,這是非常正向的一句話,也是我該學習的。-38屆許雯惠。

 

華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含由根山居及世光教養院)

  今天一大早就往世光教養院,非常佩服載我們的人,雖然她身體不舒服,卻堅持要跟我們一起留在世光,到了世光,裡面的員工很友善地確定我們身體的狀況以保護住友的健康。世光教養院非常的用心。他們花了一百萬來打造一間能夠讓住友紓壓的環境。此外,房間及公共區域的整潔都不錯。一開始,我跟另外三位同學到二樓幫忙。兩位同學都非常用心和細心,讓我可以學習。很開心可以彼此幫忙。我幫一個孩子做復健時發覺他不喜歡我碰他。
  後來,我發現他對音樂非常有興趣,我就跟著音樂的節奏幫他拍打,他果然接受了我的按摩,讓我十分的開心。我學到以後做醫生要觀察病人想要什麼,並且盡量以他們的需求來做治療。另外,我覺得輕鬆的互動能夠拉近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午餐間,我們要餵他們吃飯。我才餵一下就有一點腰酸背痛,所以真的覺得這裡的員工很辛苦,且很有愛心。晚上我們有機會聽仁慈醫院的執行長分享他的經驗。我學習到要在理想及現實中找到一個平衡。另外,要常常懷著一顆謙卑的心,且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起初對醫學的熱愛以防止以後行為不正。從其他同學的分享也有收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溝通不一定要別人有回應,可以自己先開始。我們再次提到耶穌無私的愛,是我要多學習的。最後,大家聚在一起討論成果發表會的內容,非常好玩!-31屆鄭力今。

  透過語言的溝通,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定型,但在今日接觸許多長者、智能障礙者後,才驚覺,肢體的表達甚至是眼神交流,似乎更能建立起彼此間的互動。平常太依賴的認知在所有接近本質的實情面前,反倒顯得多此一舉、過猶不及。對那些較不善於表達的「朋友」們,單純的陪伴或許比慣常的藉由問答來了解對方更有意義。一開始固然因他們的冷漠反應感到不知所措,但當透過玩具找到與他們交流的方式時,成就感、或該說是欣慰,油然而生,我想這也是這裡的老師們最大的動力之一吧,尤其看到那些孩子們不怕生的笑容時,真心覺得他們比我們可愛的多,無顧慮也無太多世俗雜念。
  晚上和白蒙席的訪談拓展我對醫學的認知。科技、經濟、社會很多問題表面是不相關的,卻其實層層相扣,作為一位醫者,看病是理所當然,但有時背後反映的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就像劉醫師說的,是當一位醫術極好的腫瘤科醫生還是改善源頭的農藥問題,哪個更有意義?這提醒著我們時時跳脫眼前問題,能看到很不一樣的層面,而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對於需要幫助的人,好比今天接觸的孩子們,我們能採取的是輔助原則,因為伸出援手的同時,我們也不該忘了主體性,他們有權利被愛,但也有義務要自己站起來,這是對每個生命的尊重。也像醫師對待病人的態度,人助、自助之後才會天助,當病人不願配合,或明知不可而為之,我們做的再多也是白費。雖然白神父提的範圍很廣,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日訪談和事後討論真的很震撼。-36屆劉彥伶

 

寧園安養院
  即便經過早餐、早操、早禱,還是無法趕走我身上濃濃的睡意。想著今日一整天未知的行程,心中總是有幾分忐忑,坐在搖搖晃晃的車上,品味著這感覺,漸漸地,眼皮不敵睡意,我迷迷糊糊睡了好一陣子!
  在寧園陪我聊天的是名耀阿伯和紅玲老師,兩位都十分健談,不論是國語或臺語,沒讓我的嘴巴有休息的時間,總是一句接著一句的說個不停。他們健康有活力的樣子,顯示寧園照顧的付出與用心。在安養院中,根據我的觀察,老人們可以分成許多種,能言善道、默不吭聲、自得其樂等,不同類型的老人們都一再的挑戰照護人員的耐心及能力,如何使寧園充滿歡樂笑聲,一直是大家努力不懈的目標!
  劉醫師有云:「世界上有90%的溝通來自非言語、無形的互動。」我才發現原來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我們平常的一舉一動對他人可是有很大的影響!-31屆江承凡

  下午到寧園陪伴失智老人,雖然在溝通上並不順利,但當我將她的「孩子」拿起來玩,和它互動時,奶奶露出了笑容,剎那間覺得,快樂其實是件容易、單純的事,儘管一整個下午她說的話,或者應該說是字詞不超過十句,但令我訝異的是,我們之間的交流竟維持了這麼久。因而我也感受到,將來我們依舊會遇到與我們溝通不良的對象,可能是小孩、老人或是外國人,但不變的是,用「心」去感覺與每個人的接觸,而嘴角上揚的弧度就會是彼此間互動的溫度-36屆劉彥伶

 

居家護理
  接著,我們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上午的居家護理的行程,而我們這組被分到一般居家護理。在莉禎學姐的帶領下,我們總共進行了五組的居家護理,在其中和護理師逐戶逐家的拜訪,我著實看見她的用心、耐心、愛心,不僅僅只是幫助案主,甚至連案家的的家人、外傭的身體狀況都一併處理,而且還告訴我們居家護理除了護理的基本專業技術,還要注意自身安全及案家的環境了解,更偉大了不起的是,我在他身上看到無怨無悔、不怨天尤人、熱情奔放,到每個案家都像是家人、朋友一般,很容易就和他們打成一片,也許就是這種和他們建立和諧關係是拉近彼此距離的必經之路,但她說其實她家到醫院走路10分鐘內一定到達得了,但是為了更貼近案家,所以以車代步、四處征討,而當初會投身於居家護理,即是因為自己的父親在腦幹出血性中風後不久即過世,而覺得惋惜。既然自己有能力做居家護理,就不要再讓這種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為了避免憾事再度發生,她決定把每位案主都當成是自己的家人,甚至是父親一般細心照料,其實醫學生不一定要訪談到多大咖的醫界權威,才有role model的可能,即使是在我們身旁穿梭的每個人,只要能無私的奉獻自己的生命去成就他人,就是一種role model的表現。成天掛著招牌笑容,細心問候病人狀況,深入了解家庭近況,這雙溫暖的手不僅伸入病人的心中,也為後輩醫護人員帶來典範、滋養。-36屆徐柏庭。

  早禱過後,跟著護理師前往個案家中探訪。自然親切的問候、熟稔的動作表現出護理師的專業,而這幅美景,因畫龍點睛的一筆顯得更加波瀾壯闊,那就是護理師的愛心。個案家中空氣悶熱、病人無太多反應,種種足以澆熄居家護理師熱忱的阻力,在她們身上卻完全不著痕跡,也從不影響她們的細心、耐心和專心,完成工作的同時,也照顧到了病人及家屬的心情,這感動且偉大的情景,是需多少的同理心才能做到阿!對我們這些學員,也沒有脾氣,只有專業且親切的教學,一個早上的相處,讓我重新認識了護理師的本質,私毫不遜於醫師的溫度,甚至是更貼近病人的關照。
  其中一位是寧園安養院的住民,為了防止她拔鼻胃管,我們去的時候,她的手以不自然的方式被束縛著,令人不捨及心疼,但劉醫師說這是照顧上的兩難,只能依靠護理人員或是照顧者的細心和多留心,因此讓我看到他們那群照顧者的不容易。面對一整間臥病在床的長者,如何能每天持著充滿希望的心情來照顧這許多看似已沒有人生前景、失去生活意義的病人們,著實令我費解,也是我需學習的課題。
  站在玻璃窗外,心中升起一股感慨,返老還童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錯,因機能退化而躺在病床上,不知是睡著抑或是無意識,卻時而因病痛而發出呻吟的老人,好似剛呱呱墜地躺在嬰兒室,花大半時間在睡覺,時而因挨餓而哇哇大哭的嬰兒;同樣地,兩者皆須被勞心勞力地照顧;也都同樣有溝通上的困難,然而有時他們並沒有獲得相似的對待,長者們本該更有尊嚴卻反倒有種被拋棄的感傷。站在外人的角度,替他們感到不值,但反躬自省,自己將來似乎也未必能做到常伴父母左右,凡事親力親為,為此反增添更多的無奈。
  而站在醫學實習生的角度,思考著我們希望給他們的,會是他們真正想要的嗎?這一直是許多人努力的方向,卻也是個還未找到正解的難題,但也許這本身是個深論題,而非是非題,只能更好,卻找不到最好。-36屆劉彥伶。

P1240504.jpg
IMG_6313_resized.jpg
P1020726_resiz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