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性失智症的診斷與病人照護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血管性失智症的診斷與病人照護


撰稿|邱銘章 醫師
 

瞭解血管性失智症的第一步,首先告訴大家什麼是血管性失智症?

1.病人腦部智力功能退化,以記憶力為主,加上語言功能、空間定向的功能、操作功能、抽象思考、計算能力等任一方面功能喪失。

2.一定有腦血管病變的病史,如梗塞型腦中風。

3.以上兩者有關聯,若小中風不足影響智力退化,則不能算是血管性失智症。

如何判斷病人的失智症和腦中風有關係呢?
1975加拿大神經醫學家哈金斯基提出腦缺血指數,從病史特徵和實際檢查結果來判斷,以下介紹4項判斷的參考項目:

1.突然式發病:
一般失智症家人通常只能發現逐漸退化,或是子女長期在外回家突然發現,而不是突然發病。

2.階梯式下降:
大部分腦中風照顧好會進步,不同於阿茲海默逐漸惡化,如果維持良好的情況不再惡化,狀況比發病前差,比生病時好。

3.起伏的病程:
時好時壞,血管性失智症較容易發生夜間混亂的現象,天色變暗,人就不清楚,這類病人常常有高血壓的情況,甚至有腦中風的症狀,如手腳無力、吞嚥困難、頭暈目眩、走路偏一邊等。

4.局部的神經學病症:
如一邊手腳無力,一邊會抖。

       醫師從以上的特徵中可以發現病人雖然智力退化,人格相對的比較能完整的保留下來到晚期。反之,退化性失智症的病人在比較早期的時候會發生人格的退化,譬如本來是一個嚴肅、愛面子、非常愛整潔的人,現在可能公共場所隨地大小便,或是不合乎原先個性或人格方式的行為;其次發現憂鬱的比例相當高;另外由於身體的疾病會造成身體症狀的表現;部分的人會有情緒失控的狀況,例如多重性腦中風的人,在不適當的場合,不相襯的情緒情況下就會哭起來,或很激動或笑起來;而身體檢查時容易找到動脈粥狀硬化的特徵,除了腦血管阻塞之外可能還有週邊血管病變,如走遠路腳會痛,視網膜剝離。
 

我們如何預防腦中風以降低失智症的機率?
1.適當治療高血壓:長時間高血壓會造成血管硬化,容易發生中風。

2.戒煙:抽煙者發生腦血病變機率比不抽煙者高2-3倍以上。

3.少喝酒:喝酒過量會造成高血壓、影響肝功能、甚至造成腦出血、腦栓塞。

4.心房震顫的人服用適當抗凝血及心律調節藥物治療,心房震顫是心跳不規則的一種,容易形成血栓子造成中風,高危險群可經醫師診斷服用適當藥物來控制。

5.飲食方面注意控制血糖,避免肥胖及高血脂。飲食宜清淡,量適中,中老年人需蛋白質攝取,以瘦肉為佳。

6.改變生活方式,保持適當體重,養成運動習慣,運動可促進腦部循環,減少壓力、減少鹽分的攝取。但對於血壓太低的人則不要太嚴格。

7.若已中風,積極復健比期待自然恢復的機率大。
 

血管性失智症的特徵及防護措施:

1.針對血管性失智症的藥物治療,效果大多有限。

2.夜間會混亂者,晚上可開燈,有時也可將收音機、電視機都開著,以增加刺激。

3.有精神症狀、坐立不安者,短時期內可用少量藥物改善;對於有夜間漫遊,日夜顛倒習慣的患者要注意夜間跌倒及走失的危險。 

4.老人產生的幻覺、妄想較支離破碎,建議多給情緒上的支持,盡量少和老人家爭辯。

5.憂鬱情緒比率高,嚴重者可用抗憂鬱劑改善。

6.有時老人家會有情緒失控情形,控制哭笑的功能失靈,減少帶老人家去不合適的合。

7.老人家跌倒容易造成骨折或硬腦膜下腔出血,步履障礙並沒有很好的藥物完全改善,重點在平日的預防,注意平衡如柺杖輔助,家中佈置考量注意家具減少、簡單、固定,家中重要地方,如從床上到浴室鋪固定的毯子、墊子,防止上廁所跌倒,浴室加輔助扶手,止滑地面,房間電燈開關易操作…

8.當老人突然不會走或很小步時,可用口頭提示,注意藥物的使用,避免姿態性低血壓:不要猛然站起、不要坐著不動太久、避免脫水。

9.腦幹中風或兩側性大腦中風的病人可能有吞嚥困難的問題,常見是嗆到(吃東西或喝水時咳嗽),一餐中超過4-5次以上咳嗽是不正常的,液體食物、固體食物顆粒狀、粉狀易散的容易嗆到,失智型的病人則是常含著食物不吞,建議老人家精神好時再餵。

10.飲食建議原則,初期可利用適當的食物製作餵食,將水加洋菜粉或果凍粉製作固態的,或避免直接飲用清湯,可熬成濃湯,避免嗆到。糖尿病人則要注意糖分。食物為半流體,口感自然較差,此時可加添一些香料刺激味覺;菜料盡量切細避免大塊。當病人連特別製作餵食都無法攝取水分時,或常常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的時候,就建議使用鼻胃管餵食或經皮內試鏡胃造口手術(用內試鏡放管子在胃中,少量食物仍可從嘴吃),此目的在防止復發吸入性肺炎、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產生混亂、抵抗力下降而致感染,另一好處是用胃管進食可省去備食及餵食時間,而花多一點時間與長者相處,可提高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