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智症之行為精神症狀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失智症之行為精神症狀

 

       隨著世界人口逐漸老化的趨勢,失智病患也越來越多。根據美國衣凡氏(Evans,1998)的研究,失智症的盛行率在65歲以上的社區老人,有5-7%。這數字每5年增加1倍,85歲以上的老人,其盛行率竟高達47%。失智症的病人常常有一些特殊的行為及心理症狀,簡稱”行為精神症狀”,遠在阿茲海默醫師(Alois Alzheimer,1906)的第一個個案報告裏,那位女士就有妄想、猜疑、 幻覺、及尖叫等行為精神症狀。

       醫學界對這些行為精神症狀的重視,則始於1980年代,各種對這些症狀的量表,相繼出現。到1996年,國際老人精神醫學會開了一個綜合大會,將失智的種種行為精神症狀,分成兩大類:

1.行為症狀:從觀察病人行為,可看出有暴力行為、尖叫、坐立不安、遊走、性行為失控、收集雜物、罵人、緊跟著人等。

2.精神症狀:需要和病人或家屬會談,才能發現的下列症狀:焦慮、憂鬱、幻覺、妄想等。

       芬克氏(Finkel,1996)的研究發現這些症狀,讓病人受苦或提早住院增加醫療費用,也使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降低。芬克氏的另一報告(1998),探討美國養老院病人的行為精神症狀的盛行率,結果如下:

感覺方面

情感方面

性格方面

症狀

盛行率(%)

症狀

盛行率(%)

症狀

盛行率(%)

妄想

20 - 73

憂鬱

約80

性格改變

約90

認錯人

23 - 50

煩燥

3 - 15

行為問題

約50

幻覺

15 - 49

 

 

忿怒、暴力

約20

 
行為精神症狀如不有效的處理,會導致:

˙提早入院
˙醫療費用增加
˙照顧者的壓力增加
˙病人的功能喪失惡化。
       有行為精神症狀的病人,其生活上的功能比一般病人
低,將等這些症狀去掉以後,他的功能會恢復過來。以上資訊,取自國際老人精神醫學會的行為精神症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