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大腦變年輕」預防失智症計畫~系列分享1:三動人生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三動人生

從修道人的健康管理與促進談起
 

撰稿|葉炳強 醫師

前言

       107年康泰基金會受天主教男女修會會長聯合會的邀請為50 歲以上的神父、修女辦理「金色年華工作坊」設計及講授有關身、心部分的主題。換句話說,如何為修道人的中、壯及老年的健康把關。

       當我們看到教會的新聞標題:「關注修道人的健康刻不容緩!昨晚一位年輕修女遽然去世,請通功祈禱!」除了祈禱,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因聖召來之不易(天主教發誓守獨身奉獻生活,相當於佛教出家),教會神父、修女平均年齡甚長;70-80 歲在俗世已是含飴弄孫的年齡,但教會內超過80 歲仍然要負擔繁重的傳道、牧靈及服務工作的神職人員不在少數。

       有別於一般的家庭生活,獨身的生活在健康管理上總不及俗世的中老年健康照顧及管理。因此如何協助修道人做好健康管理及促進,是一個特別但需要關注的議題。
 

正確的金色年華健康概念

       世界衛生組織對人類在不同生命階段歷程健康目標有幾個概念:

1. 在生命前期(青少年)是成長與發展階段;
2. 成人期(中壯年)是維持高度功能;
3. 老年期(高齡)維持獨立與避免失能。

       在成人及老年期影響「健康」(完整的健康包括:身體、心理、靈性及社會4方面),因隨著生命歷程的演進,我們整體健康都在成長巔峰期後下滑,但往下滑的速度,明顯影響我們的功能表現,是否因疾病的因素而使我們提早失能,受到身、心、靈及社會的因素影響極為明顯。

09-三動人生(4).jpg

       世界衛生組織也提醒我們,應該要更正我們過去可能對「高齡健康的錯誤觀念」:a. 沒有典型的耆老:我們過去容易被傳統的幾個老化定義所誤導如:(i) 年齡 (ii) 生理 (iii) 社會老化概念所左右;b. 並非大部分的老者都是仰賴別人照顧;c. 對長輩而言,健康並不單指沒有疾病; d. 家庭是重要的支持,但並不提供所有長輩照顧的需要;e. 對長輩的支出是一項投資並非成本;f. 刻板的退休年齡並不提供年青人工作的機會。(備註-2)
 

透過健康管理活出成功老化(備註-3)

要達成這目的任何社會或團體可透過4個策略:

1. 預防及減少因過多失能、慢性病和過早死亡所導致的負擔。

2. 減少重大疾病的危險因素,增加整個生命過程中的健康保護因素。

3. 建立可負擔、可及、優質和關愛老年人的連續衛生和社會服務體系,解決老年人的需求和權利問題。

4. 為照護人員提供教育和培訓。
 

推「三動人生」作健康促進的手段

       健康促進是透過衛生教育、預防及健康保護三個層面的努力,來增強正向健康與預防負向健康。因此我提出「三動人生」來達成這個健康促進的概念。「三動」是指:

1. 活動:包括腦筋及身體的活動。

2. 運動:適當的運動是健康促進及疾病預防的「萬靈丹」。

3. 互動:人際互動,增加連結提供認知促進及心靈健康的有效因素。

       
       因此康泰基金會與天主教男女修會會長聯合會推出了一天的課程,從理論到實作,配合業界的體能運動管理老師:邱柏豪老師。「園藝輔助療法」的黃盛璘老師。「靜心禪繞畫」的張惟芳老師。讓將近80 多位男、女修會的會士渡過一整天既「知性」及「動感」的課程,期待他(她)們都能帶回平常生活中落實。

 

備註:資料來源

1.Kalache A, Kickbusch I. A Global Strategy for Healthy Ageing, World Health. 1997, 50(4)4-5.

2.WHO Fact file: Misconceptions on ageing and health.

3.WHO: 積極高齡化: 政策框架(2002)。



09-三動人生(1).JPG
09-三動人生(2).jpg


76-三動人生.jpg

 三動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