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德與投身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信德與投身

撰稿|康泰董事 盧冠霖

 

  若要提及我和康泰的緣份及參與康泰,要追溯到35年前康泰還沒誕生之前的故事,這故事包含了天主的奇蹟。我是一個從出生就領洗的天主教徒,民國66年就讀北醫大一時,在北醫找不到天主教大專同學會,幾經詢問之後,始知大專同學會已解散了。我於是和另一位穆同學,重新組織北醫的天主教大專同學會,但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增進靈修的團體,來幫助維繫同學會。經過總會的介紹,得知在台大醫學院,有一個康寧基督生活團。有一次聽說趙可式教授要講「聖母」,我和穆同學約了晚上7點,在成功中學公車站牌會合,一起去震旦中心,參加康寧基督生活團的開會。但當天我本來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白天要負責帶領同學,從水湳洞健行到鼻頭角及龍洞的活動,時間是早就決定了。

 

  從水湳洞沿海岸小路走到鼻頭角,約2個半小時,再沿著海蝕平台,走到龍洞再到和美,約2個半小時,從和美搭車到貢寮,再搭火車回到台北,全程共需7小時。這一段路,就是現在的北部濱海公路,在當時尚未開通。我們一行人,早上10點抵達水湳洞開始走,始知原來的步道小徑,已經因為開闢北部濱海公路,路中間均是爛泥及石頭。只好沿著已做好的水溝邊緣走,且要避過一些施工障礙,使得原本2個半小時以內的路程,花了4個半小時,才走到鼻頭角。我估計按這樣的速度繼續往前走,回到台北,可能已經超過晚上9點了,立刻向鼻頭角派出所,借電話打給穆同學,可惜無人接聽,只好請一夥同學,繼續往前行程,我則要往回走,趕去台北。所有的人,均認為我不可能在7點以前趕到台北,要我放棄,但我因為無法聯絡到穆同學,怕她等不到人,為了信守約定,我還是決定往回走。信德讓我相信,可以準時回到台北,心中突然有一股力量,為了趕時間,我不再走水溝邊,直接走正在修路的中間泥濘石頭中,全力往前衝,在一次踩入砂石泥濘中,雙腳深陷其中至膝蓋,奮力拔起時,一雙鞋帶全斷,只好手提鞋子,赤腳繼續往前走,更跌倒了數次,全身汚泥,再爬起來趕路,心中有天主陪伴,給我力量,終於到達了水湳洞,只花了1個半小時。公路局站有水龍頭,稍微沖一下身上的泥濘,正好有一班車往金瓜石,一到金瓜石,剛好有一班車往台北。當天真的有天主的帶領,從金瓜石乘車,走省道到台北審計部站,只花了將近1個小時(縱使現在走高速公路,1個小時都不可能到達台北)。下車時碰到台北下大雨,我從忠孝東路,直衝濟南路成功中學公車站牌,剛好晚上7點鐘,穆同學已在那邊等候,我一身狼狽,衣服上沾滿泥濘的去參加康寧基督生活團的第一次聚會,這個過程,就是一項天主的奇蹟。為什麼花這麼大的篇幅說明這個歷程,因為這就是我參加康寧、認識康泰,並具有深厚感情,且日後每個星期都會出席的原因。

 

  在康寧基督生活團的大學時代,就常聽大哥哥大姐姐提到要成立康泰,挑起醫療領域中「人家不能做、不願做、不及做」的事,作為實現理想的園地。所以,在康泰還沒有誕生之前,我就耳熟要成立康泰。可惜在康泰成立初期,我正在服預官役,退伍後分別在台中榮總與成大服務,未能有任何的貢獻。但心中仍惦記、關心著康寧及康泰的發展,民國80年我到台大醫學院攻讀博士,才回到康寧基督生活團的家庭裡。

 

  康泰有過艱辛的歲月,也有輝煌的歷史,在醫療教育領域及病友團體服務方面,樹立了金字招牌,這些都要感謝病友及其家屬、所有的朋友和志工,所有對康泰捐款的善心人士、歷年康泰所有的員工及歷屆董事長與董事們共同的努力,讓社會及政府機關均肯定,這是何其了不起的事。然而時代的變遷,許多醫療院所,也跟著康泰的腳步,做以前康泰做的醫療衛生教育工作,康泰也面臨需要調整方向的壓力。除了繼續秉持基金會無牆的醫院、醫學院及教會的目標外,未來如何發揮康泰的精神,讓康泰繼續維持金字招牌,走得更寬、更穩而不辜負所有善心人士、志工、朋友及社會人士的期望,是這一屆董事們要去思考的。有了好的、正確的方向,康泰的員工、志工才能繼續往前衝,繼續得到社會上善心人士的支持。

 

  康泰的員工其實薪水都不是很好,因為康泰不是一個會賺錢的機構。用在員工薪資大部份均是善心人士的捐款,所有的員工都是因為認同康泰的宗旨及奉獻的精神,才能無怨無悔的付出,這是令人非常感動的,也感謝康泰員工的體諒。我們要繼續照顧康泰的同仁,繼續珍惜並運用志工的力量,同時盡可能地幫助病友及其家屬、民眾維持健康,服務更多的人,積極面對生命,讓社會大眾,因著康泰的努力付出,更享有身心靈健康的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