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分享分享愛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撰稿|那姍姍

每位罹癌的病友的背後都曾有生命中過不了的坎,當跨越這個難關,生命再次露出曙光。110年8月25日,康泰舉辦了「愛分享分享愛」線上座談。邀請兩位乳癌病友麗華與桂嫻娓娓道來自身如何走出情緒困境,與癌共處的生命故事。

為自己而活

當孩子小二時,麗華得知先生外遇另組家庭,猶如晴天霹靂,每日以淚洗面忍耐度日,罹患了憂鬱症,經過3-4年的治療才好轉,沒想到乳癌又找上門,她無語問蒼天「可否只給我一種病,不要同時給我憂鬱症及癌症」。怎知治療乳癌才半年,又發現肱骨轉移,很幸運地經過治療病情獲得控制。但她的心情仍憤憤不平,感慨自己的悲哀,親人也沒法理解她內心深層的痛楚。當貼心的兒子要出國讀書,孤單的她憂鬱症復發,病情比第一次還嚴重,還引發恐慌焦慮,一到天黑就害怕,每天躺在床上沒法起來,希望自己趕快死掉。

直到她遇到了劉珣瑛醫師,劉醫師提醒她,藥物在疾病急性期能幫助她,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她遵照劉醫師給她的處方箋「一、運動:曬太陽、游泳。二、活動:找朋友、唱歌。三、做志工、有宗教信仰。四、治療與自療」。每天時間一到穿起布鞋到公園曬太陽,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藥量也逐漸減量,7、8個月後,她終於不用再吃藥了。

經歷了痛苦的生命歷程,麗華學會感恩、不強求,感恩生命中很多貴人的幫助。過去的已過去,體會到人生不可能甚麼都圓滿如意。現在的她與癌症和平共處,為自己而活,當事情沒法解決時,就交託菩薩,祂自有安排。麗華表示「這段人生過程是我的功課,喜怒哀樂都過去了,現在凡事想好的,心情愉快,好好過日子。該吃飯就吃飯,該睡覺就睡覺,靠身心靈整合」。走過憂鬱低谷,現在她不僅是康泰的資深關懷志工,也在里辦公處值班服務多年。

激發生命熱情

桂嫻曾陷入孤苦無依久久不能自拔,不到7歲媽媽就走了,結婚5個月先生就罹患胃癌,照顧他一年半後就過世,一年半年後她又罹患了乳癌。治療之後,桂嫻面臨了心理的困境,於是參加許多團體,上了不少心靈課程。她慢慢思索為何自己會生病,察覺自己從小不知如何拒絕別人時,都會以「我不舒服」當藉口,心想事成的能量在身體不斷重複,生病後才體會到不能亂發心念。

雖然聽了很多課,學了很多知識,桂嫻發現為何在生活中都用不上,後來才明瞭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很重要」。喜歡爬山的她很早就去搭捷運,匆匆忙忙與上班族擠坐手扶梯,有次察覺到「為什麼自己那麼急?又沒有要去上班,我可以讓別人一下」。後來她會利用坐手扶梯時,練習讓自己慢下來。有次坐公車被擠到司機旁邊站著,她看到司機在掌握他的方向盤,她領悟到人生就要像方向盤一樣,不對了就轉一下,幫助自己安住在一個舒服的環境裡。

常聽到姊妹們婚姻受挫,有位印度大師對婚姻的詮釋非常觸動她。「婚姻是彼此能提供自己優點去愛、去做、去欣賞、去照顧自己與對方,而不是向對方索求甚麼,因為有求皆苦」。她領會到不是去苦苦追求我要的是什麼,要創造的雙贏是滿足別人要的,也滿足我自已要的。

從小到大,挫折把桂嫻的熱情蓋住了,不敢熱情幫助別人,或對別人說熱情的話。罹癌後學習手作拼布,看到自己能把一小塊一小塊不起眼的布拼湊成一個漂亮的包包或皮帶,發現原來自己是有創造力與熱情。最後她以「一切回到自身,去探索還未開發的自己,認識後去同理、去體諒、去欣賞自己愛的潛能,創造彩色豐盛的人生」,期勉自己與大家激發生命的熱情與創造力。

兩位姊妹見證跨過生命的坎,人生更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