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出失落的記憶
撰稿|編輯室
走進教室,沒有華麗的舞衣,
不用任何舞蹈基礎,只要身體自然動作,
還有願意行動的心,
你就能學會「失智舞蹈動作治療」!
初來乍到,每個人都安靜地融入在沉默的氣氛裡,靜靜等待。剛見到程芝鳳老師,覺得她有一種平易近人的魅力,像隻隨時準備起舞的蝴蝶,卻又充滿力量,有如老鷹般的精力旺盛。程老師擁有英國舞蹈治療師合格證照、台灣舞蹈治療協會舞蹈治療師認證,且其豐富的工作經歷令人敬佩。在一開始的暖場活動中,老師便請大家自我介紹,並分享對此活動的期待。「我只是聽過這個名詞而已,其實我不知道失智舞蹈動作治療是什麼,想藉機會了解一下!」、「失智舞蹈動作治療和一般的運動、瑜珈、太極拳等有什麼不同?特別之處在哪裡?」、「陪伴之路太辛苦,我真的需要喘口氣,只是希望有一段時間,稍微休息,能充電、來學習!」,這些都是學員們真實的疑惑與心聲。其中,這位失智家屬的分享,道出了照顧者無時無刻身心緊繃、無法放鬆的心情,這也是激勵大部分學員來參加此工作坊的動力之一,希望能將所學帶回工作崗位,幫助失智病人、家屬及有需要的人。
而失智舞蹈動作治療究竟是什麼?有什麼樣的神奇力量能夠幫助失智病人及家屬?老師隨手播放老歌、西洋歌及流行歌曲等,邀約學員們感受音樂和身體律動帶來的奇妙感覺,程老師說透過音樂能夠幫助我們的身體找回失落的記憶。過程中,隨著旋律一點一滴地流瀉而出,腦袋裡彷彿自動也亮起了一串舞蹈的動作跑馬燈,身體自然就跟著律動,而每個動作都是那麼地似曾相識在每個人過往的生命中,也喚起了那段曾經有過但被遺忘的記憶。「不要跟著老師跳!用自己的方式,創造自己的舞蹈。」程老師會在每一段實際演練時提醒大家這件事。舞蹈動作講求自然、個別性、以「人」為中心及非口語表達,因此每一個小細節、小動作,都是反映內在的經驗與感受,不只對一般人來說如此,對於已經漸漸喪失認知功能、協調性、方向感等的失智病人亦是如此,這些小動作更可能是他們表現自己埋在內心深處、難以忘懷的回憶。
失智症好發於年長者,早發性失智症則65歲以前即可能出現。透過舞蹈動作治療能夠幫助失智長者表達口語所不能及的感受,像是突然湧起的回憶會使他們激動、落淚或感慨;或是心裡壓抑著對疾病的惶恐、對周遭環境的不安等負面情緒,就有可能在跳舞時畏縮、手抓得很緊之類的反應。另外,舞蹈也能增加身心的靈活度及增進人際互動,即使是不太愛動的長者,也可能感染現場的歡樂氣氛,而開始慢慢融入群體。
依照失智病人的狀況與需求,在設計舞蹈動作時,可以由失智長輩共同完成一個動作,或是加入球、布、彩帶等道具來增加舞蹈的娛樂性。而道具視情況也可以交給長輩們加以裝飾,例如慶生時的蛋糕餐盤,裝飾後變成獨一無二的彩盤,不僅讓長輩們有完成道具的成就感,也會因此加強上舞蹈課的動力。「這一個盤子是我的家,另一個盤子是聖誕樹,表示我在我喜歡的地方感到很開心!」一位學員笑著分享自己手作完成的盤子。曾經有一位失智長者上了程老師的舞蹈課,完成盤子後,於下次上課時問老師:「我的盤子呢?」老師說因為親手做了盤子,讓長輩即使回家忘了所學的動作,依然惦記著盤子,期待下一次上課。
「幫助失智病人時,我不會看他失去了什麼,而是看我們還能為他留下什麼。」這是程老師於課堂上不斷告訴學員的重要觀念。很多照顧者或機構人員越照顧失智病人越覺得身心俱疲,因為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疾病會變嚴重的事實。然而換個方式,當焦點放在「失智長輩還能做什麼」的情況下,心情及看事情的角度都會不同!
聽完老師這席話,學員反省過去接觸長輩的經驗說:「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以前我帶長輩們唱一首歌、跳一支舞,他們都沒反應,因為跟不上我的動作!」「不應該從我們的角度思考,這些動作對我們很容易,對長輩卻非常困難。要開始去想:他們能做什麼?」。我們都知道適度地身體律動,可以有效地延緩失智病人肢體與心智退化,「怎麼樣給失智長輩及家屬最好的照顧與幫助?」是我們共同的目標,舞蹈動作治療確實提供了我們另一種不一樣的照顧方式與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