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症狀控制到舒適護理,以及身心靈關懷,安寧緩和醫療的目的就是要減輕病患的苦痛和照護者的無助,但台灣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卻時常收到病家寄給她的告狀信,說安寧根本不安寧,她表示這問題出在台灣的評鑑制度和健保給付,無法真正反應醫療品質,讓安寧緩和醫療難以進步。
安寧緩和醫療長年以來被認為是斷水斷電,任由病人死亡,但真的是這樣嗎?
本篇報導訪問到陪伴病患經歷過「插管急救」和「安寧緩和醫療」的家屬,瞭解這兩者之間對他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傷痛與感動,再從醫護人員的角度瞭解安寧緩和目前遇到的困境;而在高齡化社會中,安寧居家真能為老老照護帶來喘息空間?想要達到安寧緩和醫療的理想境地,政府還能從哪邊施力?
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爸爸跟每個人擁抱之後,很快就進入彌留了。那天是28號,一直到29號,他都一直在撐著,因為29號是媽媽的生日。從儀器的數據上,他應該要走了。但是他不僅撐著,更要撐過29號之後。因為爸爸想要陪媽媽過生日,卻又不捨媽媽以後的生日,都蒙上悲傷的陰影。
這樣的心結,還好有康泰基金會的全人關懷師陳怡如。她跟爸爸說了一段話,讓爸爸在29號這一天走的時候,面容是慈祥與安心的,就跟睡著一樣。這部影片回顧了這段的陪伴之旅。
因為康泰基金會的全人關懷師就像小草一樣,不論再大的風雨,小草一直都在。即使走到了生命最後,小草也一直都在,就如同四季引領著我們,看見生命風景裡的美好與永恆。
【用色彩與繪本陪伴人生】
覺得畫畫難嗎?歐玲瀞老師的「輕彩繪」「和諧粉彩」,不需任何繪畫基礎、任何年齡都能輕鬆自在的畫畫,還能自然地把內心故事投射在作品中,達到自我療癒的效果。
【心靈拼貼與神經繪圖】
如果您學會了心靈拼貼、神經繪圖這些心理輔助療法的工具,當您覺得不舒服時,畫張神經圖、拼張圖卡,就可以滋養您的心靈,讓您變得更強大,去應付生活中的無常與變數。心靈的安定,就是最佳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