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自我 益己益人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探索自我 益己益人

 

撰稿|編輯室

 

  乳癌轉移復發的打擊,除了讓病人的生命飽受威脅外,其身心靈受到的壓力更是加倍的強烈。在康泰我們見到有些姐妹再次生病後,仍不顧惜自己的身心理狀況,依然奮力的想扮演好太太、媳婦、媽媽等角色,努力答覆別人的需求,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要與健康,著實令人擔憂。本會董事長張達人醫師13年前投入關懷乳癌復發轉移的病人,從團體定期聚會中,發現乳癌病人最大的難關就是在「接受與放下」之間打轉,努力地想抓住些甚麼,因此多數人以慣性的方式應對,卻陷入壓力循環的陷阱中而無法自拔。

  人本主義的家族治療大師Virginia Satir形容人就像一座冰山,顯露在外的只有「行為」這冰山一角,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第一時間的互動,其他的感受、觀點、期望、需求、自我等通通被隱藏在海平面之下,常被忽略且不易覺察。而我們通常也只在看到對方的行為後,就立即做出反應,如防衛或攻擊等,沒有先去同理對方的感受或瞭解對方的需求;因此,衝突也就這樣發生了。

  「即時性反應」猶如一套自動化導航系統,一旦某種情境發生,自動化系統就會自然啟動,接著引發一連串固定式的反應模式或溝通方式。由於,「即時性反應」是未經思考、篩選的直覺性反應,若當事人從未覺察,這樣的反應模式就會在個人的生命中一再重複發生。如果這種「即時性反應」模式不恰當或不佳,將使人際關係陷入僵局。

  感謝天主!讓我們從疾病的磨練中得到更多的智慧,我們深知要改變的是「自己」,而不是癌症;因此,自我探索議題對於病人就更加重要了。為此康泰於4月8-9日,在新北市聖心靈修中心,舉辦「自我探索工作坊」,幫助乳癌病人重新認識內心深處的自己。本次工作坊共有20位乳癌姐妹們參加,2天1夜的活動,在懷仁全人發展中心的林守玫諮商心理師帶領下,姐妹們第一次深度地探索內在的自己,特別是在人際互動關係上,有具體的自我發覺與省思。

  有位姐妹說,她從小為了不惹人厭,會盡其所能地做好每件事,且無時無刻地忍受著別人施予的不合理要求與情緒壓力,以討周圍人的歡心。因此,她的生命中,從未停止地將無法負荷的重擔往身上扛,把自己累出一身病來了。這位姐妹具有熱心助人的好性格,雖然在分享艱辛地人生歷程,分享過程中仍面帶微笑,還一直說我很好沒關係。是真的沒關係嗎?真的可以無止盡地承擔壓力嗎?真的無法適時地跟別人說:「不」嗎?聽者擔心不已。

  Virginia Satir的兩句名言「我們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事件,但能改變這些事件對我們的影響。」、「問題的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這兩句話清楚道出,一個人要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才知道要如何去應對問題。因此,首先就是要學習探索自我,藉由深度地自我省思,嘗試瞭解自己每個行為背後的情緒是開心、難過、生氣、還是沮喪?瞭解自己對事情的觀點與期待?從這些瞭解過程中,找出自己內在真正的需求。同樣地,我們也常常跳過很多步驟,直接從行為就判定別人的好壞,讓自己的心情大受影響,雙方都身受其害。

  自我探索工作坊,就是希望姐妹們能夠透過這些探索過程,在生活中反覆練習,爾後在面對壓力來源時,就能運用自如,益己益人。改變是需要時間成長與淬鍊的,雖然有些姐妹表示無法在短期間內改變思考與行為模式,但是她們願意去嘗試改變,這樣心境上的轉變,對她們來說就已經是跨出了很大的一步,在此獻上深深地祝福。


自我探索工作坊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