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過15年的好醫師先修營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走過15年的好醫師先修營

撰稿|葉炳強 醫師

營隊回顧
  從93年暑假在臺東聖母醫院開始的「好醫師先修營」至107暑假經歷了15個年頭、39屆,共有三所相對偏遠的天主教教會醫院參與此培育營隊(課程),共計超過250名來自全國12所醫學院校年輕醫學生參加。這個營隊的設計之初希望是能讓學生:(1)走出教室、走入社區;(2)遠離講授、貼身學習;(3)加強實作、病友為師。因此從課程及選擇合作醫院的思考就朝這幾個目標設定。三所教會醫院都是位處偏遠、著重關懷弱勢,及全人照顧為主要服務原則。課程上整整5天的安排以(1)50%的時數安排社區醫療及居家照顧;(2)30%的時數為機構體驗,如:合作的教養機構、老人日照及安寧療護體驗;(3)約15%時間作當地風土人文參訪及(4)當地資深醫師或傳教士。

 

體驗學習
  好醫師先修營是典型的透過體驗學習方法讓學生從低年級便走出教室與社會老人、病人及家屬接觸的體驗活動,學生跟隨著照顧服務員、居家護理師或醫師直接到案家參與照顧工作,接觸管線護理(鼻胃管、氣切管或尿管)及安寧居家照顧,這些活動重點不在理論及技術,而是希望低年級醫學生體會到慢性病及長期照顧的本質,對病人、家屬及醫療團隊的影響,「百聞不如一見」、「接觸病家的身體的震撼」是學生最直接的反應。營隊中我們重視「反思(Reflection)」與討論。這包括活動當天醫院工作團隊與輔導老師及學生的回顧與討論,另外同學們的每天晚上「日誌」撰寫都提供了很好的反思機會,這些元素會讓學生從體驗後翻轉過來看見照顧的需求及內涵。也更容易同理病人、家屬及醫療團隊不同角色的立場。

 

教會醫療
  教會醫療的四個重要核心元素:(1)醫療傳愛;(2)弱勢關懷;(3)注重偏鄉及(4)四全(全人、全家、全隊及全程)照顧。在著重體驗式學習的好醫師先修營能充分被經驗到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慢慢覺察的內涵,我們從兩百多位學員對三所醫院(台東聖母、雲林若瑟及新竹仁慈)在地點合適性所提及的回饋上,高達平均4.8分以上(以1-5分為評尺),我們就可以看到三所屬中小型的區域或地區醫院都可以給所有醫學生帶來非常滿意的學習經驗,也間接代表教會醫療的核心元素能提供給學生寶貴的體驗。

 

注意危機
  這上面的回顧看來,好醫師先修營是個相當成功的體驗性學習營隊,但回顧15年來的招生報名狀況擊出營情形,近年是有下降的趨勢,到底原因為何?如何克服?成為我們主要幹部及康泰基金會和合作醫院的主要考驗。醫療大環境及醫病關係最近10年的劇變也是我們輔導老師要反思的重點。
  總括而言,在這變化急遽的年代,我們如何因應及變革才能使這個營隊真正能永續成為康泰基金會所推動「無牆的醫學院」的理想。

 

無盡感謝
  當初的構想與夢想,從白色巨塔走到最偏鄉,更在各地的天主教醫院開花結果,要感謝的團體、老師、醫師、夥伴有太多太多了,我們統一放在感謝名單裡,沒有您們及大家的投入和支持,單單以一家基金會的力量是無法完成,我再度邀請您們的繼續支持,使「好醫師先修營」成為臺灣醫學教育的一項傳奇。
15年.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