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慣壞自己了嗎?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你慣壞自己了嗎?

撰稿|馬文雅 醫師

       人是習慣的動物,仔細想想,習慣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想像一下,在沒有固定座位的教室或餐廳,第一次走進去時,你不經意挑選了一個座位,下回很自然的也會走到那個位置,多次之後,如果一進門發現你習慣的座位被佔了,說不定還會有點惱怒。這,就是習慣。一種不知不覺的,有意或無意中形成的行為,就像張捲起來的紙,一旦養成之後,是不容易改變的。

       我們常聽見人抱怨工作(或老婆),但是當我們問,為何不換工作(或老婆)時,人們的回答往往是,唉,習慣了嘛!沒錯,習慣讓我們可以適應環境,適應不那麼完美的世界,無形中,習慣甚至導致了我們的成癮行為,慣性行為中的報酬因素,讓我們陷入習慣的迴圈。就像現在四處可見的低頭族,怎麼回事呢? 不就是習慣了嗎?偏偏我們很難意識到,許多行為充其量不過是習慣罷了。習慣有好有壞,我們常說代謝症候群是一種習慣病,也就是說,在這個生活便利的時代,咱們好像慣壞自己了。

       對於糖尿病而言,不管是1型還是2型,都必須面臨一件相當困難的事,那就是改變生活習慣。對1型糖友而言,測量血糖,注射胰島素,不是常人受得了的,見到資深(但不年長)的1型糖友,熟練的往身上扎針,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樣,就不免讚嘆習慣的力量(各位糖友快給自己鼓鼓掌喔),真不容易啊!至於2型糖友要面臨的改變也是不遑多讓,節制飲食或規律運動,都是說比做簡單很多,單要靠意志力去抵抗經年累月的習慣,通常撐不過3個月,畢竟習慣力實在太強大了。要靠意志力不斷約束舊行為,效果遠不如用意志力去建立一個新習慣,習慣一但養成,執行起來就不那麼費力了。

       最後,要談談慣性思維,有句話說,思考影響行動,行動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人生。在門診我常發現責怪是種習慣,病人怪自己,或是家屬怪病人。

       「醫生,我就是懶得動…我就是貪吃….我忘了吃藥,我的記性很差…..我這次驗血一定很爛吧?」

       「醫生,他就是講不聽,就是懶,就是會偷吃…跟他講嚴重一點,看他會不會怕…諸如此類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這些慣性的話語,就像是巫婆對公主下的咒語一樣,綑綁了我們對自己的認知,限制了我們的行為。其實,如果可以把打擊的習慣換成打氣,事情說不定就不一樣了。比方說,當下意識又想要怪自己時,換個說法,我知道我還不夠好,但是我想謝謝自己願意這麼努力,竟然這麼難也沒放棄。

       改變真的很不容易,願意嘗試都值得鼓勵。重新察覺自己的習慣,重新為自己選擇新的習慣,堅持下去吧!別把自己慣壞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