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血糖監測 找出血糖變化的關鍵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連續血糖監測 找出血糖變化的關鍵

撰稿林嘉鴻 醫師

       要與糖尿病和平相處,真的很難!血糖高也不對,低也不對。但若是可以自我監測血糖,很快知道自己血糖值,依照即時的血糖數值,製作個人的血糖及飲食紀錄表,做為調整飲食份量和胰島素劑量的依據。

       自我監測血糖是糖尿病人照顧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根據我國針對糖尿病人做的兩次大型調查發現,約計僅有3成左右病人曾經自己偵測血糖或尿糖。自我監測血糖可以減少血糖忽低忽高的危險,預防併發症。

       但是一般以血糖機進行檢測時,只能得知當下的血糖數值,即便一天高達5、6次的檢測,還是無法掌握血糖濃度變化的全貌;而糖化血色素(HbA1C)則是反應過去3個月間的血糖平均值,也無從得知短期血糖波動程度所可能帶來的風險。連續血糖監測系統(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可以持續性監測血糖的起伏,為病患與醫護人員提供一目了然的血糖變化之因果關係,幫助調整治療方向。

       連續血糖監測的原理,是利用扎在皮下如十元硬幣大小含感應器的軟針,以葡萄糖氧化酶,將組織間液的葡萄糖氧化,產生氧化還原化學反應後的電子,再經監測其微量電流的變化,轉換成相對應的血糖數值。每5分鐘截取一次訊號平均值,1天可達到288次的血糖記錄,準確率高。利用此種監測系統,可以用來分析食物、藥物、運動等因素,對血糖的影響。

       今年開始連續血糖監測,健保將給付領有重大傷病證明的第1型糖尿病人,各家醫療院所將陸續引進。若有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波動過大,或低血糖無自覺等症狀,可以經由主治醫師審慎評估後,申請此項檢查。一年可以有兩次的給付,對於需要作進階血糖評估及治療劑量調整,至為重要。

       特別是有早上起床空腹血糖偏高的病人,需要鑒別是否為晨間的黎明效應,亦或是因為胰島素劑量過高,導致的夜間低血糖,爾後所形成的反彈性血糖上昇。兩種情況處理方式,截然不同。前者需增加夜間基礎胰島素的劑量,而後者則反過來要減少劑量,避免低血糖的發生。在過往沒有連續血糖監測的數據時,很難區分兩者,利用此種檢測方式,可以讓以往無法察覺的血糖控制盲點,得到改善,進而提升血糖控制的成效。

       不過目前醫療院所提供的專業型連續血糖監測系統,是沒有讓病人當下能看得到即時的血糖數值。需要配戴3-6天後,才會經由電腦,依據每天至少3次空腹的指尖血糖值,經由精準的數學運算後,才會得到正確的連續血糖曲線。所以,病人可以不被機器的數值所影響,可以依據平時的用藥、飲食及運動控制,來檢測血糖控制的關鍵問題所在。因此,不是戴上連續血糖監測系統,病人就可以不必自我測血糖的!當然,將來還是會有及時顯示血糖數值的裝置可以供個人佩戴使用,準確度不若專業後製型的連續血糖監測系統來得高,卻也是將來自我血糖監測的發展趨勢,甚至可以粗略地不必再扎指尖血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