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童的守護天使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糖尿病童的守護天使

受訪|馬文雅 醫師

撰稿|姜捷

  在耕莘醫院一樓咖啡區約了馬文雅醫師,對於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志工口中的那位熱心服務糖尿病童,並以最貼心、最耐心、最用心來引導糖尿病童們迎向美好未來的好醫師,抱持著相當大的期待;出乎意料地,親切樸實的她竟是有著濃厚文人氣質的鄰家女孩,沒有專業領域佼佼者的權威架勢,也沒有醫師們慣有的分秒必爭快速步調,熱咖啡的嬝嬝香氣裡,聽她娓娓道來一路走來的愛與成長、痛與成果,慢慢了解她多年來一直參加康泰暑期第1型糖尿病童夏令營的心甘情願付出,與她盡心盡力扭轉病友面對疾病的「醫病也醫心」態度,我深深覺得,在她的醫師白袍裡,想必還隱藏著一對翅膀,是的,她是糖尿病童的守護天使!

  正如所有考得上醫學院的好學生一樣,馬文雅也是個讀書很輕鬆,不需要大人嘮叨、緊盯、操心,就樣樣過關的人,敏慧的好頭腦,靈活的身手與樂觀精神,平衡她的五育發展,高中獲得保送北一女,小綠綠的三年時光並非只有死讀書,還有快意於排球活動裡所學習的團隊合作與默契培養;考上了台北醫學院公費生的養成教育裡,上山下海、偏鄉遠地的服務,慢慢給自己的「奉獻人生」定了調,想過走「急診」在團隊合作下的救命救急;想過走「心理」的了解人、觀察人、改善醫病關係;最後,她選擇了走內科,並且潛心鑽研較冷門也較難有高治癒率成就感的「新陳代謝」科門,在榮總順利地接受實習與培訓,陶成一位好醫師必須具有的身心靈裝備。

  然而,求好心切的她,也曾在桃園榮總下鄉服務的期間,因醫院人手嚴重不足,工作負荷過重、想把病人治好的責任感過重,使得她累過了頭,產生甲狀腺亢進、心悸、暈眩等症狀,病倒的她驚覺生命脆危的警訊;同一個時期,她也注意到快兩歲的兒子不太會講話,看人無法對焦、人際關係發展遲緩、與人溝通不良的狀況,太少陪伴孩子,沒有把兒子帶好的那種深深自責,讓她飽受身心雙重壓力,但,為母則強的她,還是做了最好的決定,帶著兒子接受早療教育與復健,讓他上住家附近的幼稚園,對症改善他的遲緩發展,欣見他慢慢能夠與人互動,調整情緒,正常學習,走過一段不算短的煎熬歲月。

  並不是天主教教友的她,脫口而出「一切感謝天主!」因為,在桃園榮總忙著作醫院評鑑時,前來評鑑的就是當時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的陳之凱院長,人非常好,也透露了耕莘醫院在找醫師的訊息,那時她已服完公費學生的約定服務年限,因而毅然決定放棄公職,投了履歷到耕莘醫院,馬上就被錄取到內科。此時,正值她一直很崇拜、對她有相當影響力的林瑞祥醫師當主任,她跟著這位被譽為「台灣糖尿病之父」的好醫師學習,不但在專業上能幫助更多病友與家屬,而且也認識了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並在參加康泰舉辦的「好醫師先修營」時,接觸到一群有理想、有抱負與超強行動力的葉炳強等多位醫師,從此投入康泰第1型糖尿病童服務行列,每年參加夏令營、甜蜜家庭成長坊等,不只能夠服務別人也讓她豐收滿盈

  這些機緣,讓馬醫師從「看數據」轉變為「看人」,也以一個遲緩兒的母親經驗,更具同理心的去幫助第1型糖尿病童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必須比別人活得辛苦的事實。康泰舉辦的第1型糖尿病童夏令營多半是在獨立的生活空間裡,讓病童們遠離熟悉且依賴的環境,在充滿歡樂的遊戲與課程設計裡,增加衛教知識的認知,融合相關經驗傳承,讓孩子們學習獨立自主,帶給他們不仰賴別人、不自憐自艾、肯正向接受一切挑戰的生命翻轉;他們也交了新朋友,學習如何「對付」這需要悉心控制的病,彼此分享、支持、按「讚」!讓每位家長都訝異於這些原本就因病而早熟的小寶貝們,在心態及生活自我照顧上的成長;無論是歡樂的兒童營或是豐實的青少年營,最重要的黏著劑就是──愛,因著愛的連結,孩子們每年都回籠歡聚重逢,甚至還成為會幫助別人的小天使。而馬醫師每年為康泰各種需要她服務的活動無條件獻岀愛,相對於康泰對她的感謝,她也對康泰滿懷感恩,因為在每一次活動裡的付出,都帶給她更多新的充電,新的刺激,新的體悟!

  馬醫師關心病理,更關心「人」!她花許多時間作橫向溝通、縱向連繫,特別是尋求家屬的健康心理面對,與恆久且不寵溺的支持生病的孩子。馬醫師深知如果父母親因為孩子的病而爭吵指責,就會影響孩子不肯好好就醫;「有誰比妳們更適合當一個照顧病童的父母呢?」這些勉勵往往能把家屬從困頓挫折中變成堅毅韌性,這力量是大到令人難以想像的。同時,馬醫師努力於改變病友的心態,陪伴病友,聆聽他們,鼓勵他們,支持他們,最重要的是帶引他們樂觀地面對自己的病況,陪伴他們從困惑於生命中的考驗,到嫻熟駕馭重重試煉!因為她見過太多的糖尿病童們飽受憂鬱症的困擾,不肯好好的控制飲食或按時按量打胰島素,不願戀愛、結婚、生子,只因怕遺傳給孩子;因著體形發胖而貶低自己、缺乏信心;害怕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而責怪自己……活在不安與擔憂中,許久都走不出來,家屬也跟著自責,那種精神上的耗弱,心靈上的磨折,比糖尿病的病情更為棘手,更為煎熬。

  除了長時間門診與關懷並建立良好關係的醫病互動網之外,馬醫師還忙著與志趣相投的伙伴團隊合作投入研究,用心撰寫研究報告或發表論文在國際上的重要期刊上;得空時,她也寫寫網誌,為病友打氣,用各種比喻提醒他們如何與病情「和平共存」,幽默地給病友指引一條路,在「過不去」的當口關卡,讓他們轉個彎!她隨時看到病友的需要,打開他們的心結,陪伴糖尿病童一起在快樂中成長……都是她的「人生修持」,選擇把自己推到最前線,和病友、家屬、志工及醫療團隊齊心並肩,去與這難以完全治癒的慢性病作戰,這條路誠然辛苦又漫漫長長,但她微笑以對,把目標放在讓病友與家屬們的生活品質更好,活得更自在愉悅!

  馬醫師堅信,人要具備樂觀、勇氣和幽默感,有了這三樣,就算面對挫折也不用怕,可以學會「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她以「馬氏幽默」很有畫面的告訴病友:「把本來以為很嚴重的事,變得像鼻屎那麼小,然後,ㄉㄨㄞ!彈個老遠……」 她們一起比動作,一起開懷大笑!是的,這是一位一手拿聽筒,一手拿針筒的守護天使,也是一位善解人意、善體人心的良母與良醫,我們何其有幸,擁有守護天使在身邊,從她的磊磊襟懷裡,溫柔溫暖的看見:「只有愛,可以無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