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想著自己不能做什麼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不要想著自己不能做什麼

受訪|王韻惇

撰稿|蔡易澄

  20多年前遲遲未好起來的小感冒以及突然的昏倒,那時候只有10歲的韻惇,必然沒有意識到在那3天的昏迷後,ㄧ覺醒來卻要面對每日的固定打針,並用接下來生命的每一天,學會跟自己的血糖相處。

  「糖尿病這件事,對我其實沒有什麼影響。」韻惇笑笑地說。出生在基督教家庭的她,或許本身就比較願意去接受生命中的各種缺陷。

  在這些日子中,的確只有幾件事情曾困擾她。一次是國中畢業旅行,學校表示要簽切結書才能參加。另一次,是在讀完三年高職護校後,決心進入二專護校繼續念護理時,又再一次被學校要求簽一份切結書。那時的韻惇已經是個18歲的成年人了,她會反抗,會去質疑其背後的合理性,但後來,她知道這個社會對於糖尿病人會有些顧慮,也因此,她願意慢慢去理解並包容這一切。

  韻惇說,在剛發病住院期間,醫護人員都非常用心地照顧著,那不畏辛苦的模樣,成為了她心中的理想典範。最讓她感動的是,她的衛教護理師願意提供家裡的電話(那是連B B Call都還不常見的時代),在下班時間給予她協助,那也正是讓韻惇想成為護理人員的開端。

  剛發病住院期間的衛教課程,她被灌輸了最重要而健康的概念:「糖尿病僅僅只是比別人多打一針而已,如同近視的人需要戴眼鏡一般,眼鏡也只是眼睛的一種延伸,而第一型糖尿病的病友只是缺乏胰島素,那打針也只是我們器官的延伸。」

  恰也是在住院的那段時間,她得知了負責照顧她的護理人員,會在夏天到康泰的T1DM夏令營服務。抱著想多瞭解如何照顧自己的心態,她選擇參加了這影響她日後人生的活動。儘管她已記不清第一次參加營隊時的細節,但我想一定有什麼重要的東西在她內心悄悄萌芽,讓她願意在往後的每一年都來到營隊見大家一面,甚至長大後還回到營隊中服務。

  我也相當好奇,韻惇有沒有因為發病後,飲食必須斤斤計較,而感到困擾呢?沒想到她告訴我,她的家庭原本飲食習慣就健康養生,倒不至於不習慣這樣子改變。另外,她還強調:「家人也應該都要以身作則。」如果家庭裡,只有病友吃得特別不同,難免也會讓人覺得不公平而抗議。

  現在也是糖尿病衛教師的韻惇也分享,在她面對自己的病人時,會告訴他們:「不要一直想著自己不能做什麼!」,只要飲食、藥物、運動三方面配合的當,想做什麼吃什麼都可以自己選擇。

  我也明白,原來韻惇一直投入康泰的服務,或是當一名衛教師,是希望自己能傳達最正確健康的概念。這何其重要?也因為韻惇努力去傳達自己的理念,才可以讓不少人擁有正向能量去排除掉低落情緒,活得更加充實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