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陪我長大,我伴你老去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你陪我長大,我伴你老去 
 

撰稿|編輯室

 

       輕度失智症確診近10年,胡朱春連仍足以自理生活,社交狀況良好,幾與常人無異。幕後功臣,是幾乎與她寸步不離的女兒~胡今梅。

失智教會她的第一課:不退步就是進步

       今梅的先生常開玩笑:「搞不好媽媽根本沒失智,是大家誤會了!」媽媽今日的表現,並非理所當然。媽媽確診之時,正值今梅的公公處在失智的中重度階段,公公的病程今梅的媽媽都看在眼裡。今梅輕描淡寫告訴媽媽:「你跟爺爺一樣生病了,可是沒關係,就跟糖尿病一樣,它絕對不會好,但是你乖乖吃藥,讓頭腦動一動,就不會一下子變很糟。」面對問題,然後解決它,這是今梅一貫的做法。

       失智症讓人知足,你只能加倍珍惜所擁有的,已經丟失了,再怎麼努力也找不回來。既有的能力,就不要輕易放棄。今梅要媽媽每天撕日曆,一併記下幾月幾日星期幾。媽媽擅長摺紙蓮花,閒來無事就摺幾個擺著也好。媽媽有手洗衣服的習慣,即便有時忘了用洗潔劑,今梅撈回來再洗一次便是。媽媽曾抱怨在姐姐家都學不會使用洗衣機。剛到今梅家,她努力地想教會媽媽,最終仍然放棄。當她這個能力已經沒有的時候,你要再教她,她辛苦你也辛苦。剛開始還會想說要不要試試看,能不能再把她教會,可是沒辦法,就是真的沒辦法。

日常陪伴,就是最好的治療

       從公公到媽媽,今梅始終認為,相對藥物,人際關係和陪伴也很重要。今梅辭職將媽媽接回家裡照顧,積極尋求各種資源,只要對媽媽有幫助,今梅騎上她的機車,帶著媽媽,沒有她到不了的地方。週一到週五,像對待初入小學的孩子,幫媽媽擬定課表:運動、志工服務、支持團體、園藝治療……日日按表操課,只有週三是空閒的。此外,也刻意安排一些非失智族群的活動,讓媽媽有機會認識新朋友,也產生新的互動關係。所有活動,今梅親自接送且共同參與。安排活動,她遵守一個原則:只參加母親與她都感興趣的活動。她深知,勉強而得的絕無法長久。這得要多深的相互理解、自我覺察才做得到?

知己知彼,同心前行

       母女兩人個性差異甚大,今梅秀氣細膩,媽媽大而化之,但卻同樣固執。日常相處,爭吵在所難免。某次大爆發,媽媽包袱款款嚷著要回老家,今梅絲毫不退讓,應道:「好啊,那你就去搭車吧!」姊姊事後告誡她,不要這樣說,萬一媽媽真的跑出去怎麼辦?今梅直截了當給出三個字「她沒膽。」後來回想我這樣很殘忍,也不是要贏,但我的個性就是這樣……

       今梅的傲骨之下埋著柔軟的心,一次媽媽獨自到市場買菜,失聯近8小時,後來才知她途中迷路從古亭一路走到大橋頭。時隔已久,談及此事,今梅的言語仍難掩揪心。久而久之,兩人摸索出合適的相處之道,今梅的完美主義也得不斷修正版本。挑戰、堅持、退讓、放下,界線的拿捏令人搖擺不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失智這條路,今梅會陪著媽媽,有笑有淚地一起走下去。


06-胡今梅(1).JPG